桥墩镇南山头村位于苍南县西部山区,地处福建福鼎、浙江泰顺、苍南两省三县(市)交界之处,是浙南革命年代重要活动地点之一,为原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中共鼎平中心县委驻地之一,是我县重要的革命老区村,刘英、粟裕、陈铁君等老一辈革命家曾率领红军子弟兵,在这块土地上进行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活动。但多年来,因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该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里红色文化未能得到充分保护,旅游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村庄发展滞后。

2015年5月,在许明坤等几位青年的倡议下,桥墩镇南山头村松山青年公益组织孕育而生。经过在社区的培育发展,2016年正式在苍南县民政局登记注册,以协助政府新农村建设为主要业务范围,发展和壮大青年志愿者200多人。近年来,松山青年和志愿者从红色文化保护和弘扬入手,立足乡村实际和特点,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和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首创众筹建设红色纪念建筑物,创新发展“以产业养公益”模式,号召青年人回归农村扎根农村,因地制宜服务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模范作用。同时该组织与桥墩镇政府签订购买服务协议,积极参与协助或服务移风易俗、两学一做、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平安三率、禁毒宣传、换届选举、礼让斑马线等工作,发挥农村青年志愿者力量。

一、传承革命精神,助力红色建设

(一)发掘保护红色历史事迹。在理事长许明坤的带领下,青年团队致力于南山头村及五岱山区红色文化保护。2015年5月,松山青年志愿者着手发掘整理收集红军挺进师在五岱山活动相关历史资料与文物,走访调研,举办红色主题活动。先后走访了浙江省泰顺县九峰乡、平阳县山门镇、福建省福鼎市、江西省井冈山等地区,采访了本村91岁的老儿童团员黄可族、陈余真,88岁的王月香、陈英等多位老人,发掘出党史记载的红军在苍南地区唯一一次红军文明戏演出、红军秘密藏身地等遗址10余处;记录《红军谣》在内珍贵历史口述资料5000多字,其他资料30000多字;收集文物50余件;起草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五岱山活动纪念馆资料汇编》(草稿),初步完成了红军纪念馆重建所需前期史料整理、文物收集和社会宣传工作。

(二)众筹重建红军纪念碑。2015年,为了不让因当时历史条件所限简易修建的纪念碑继续荒废,同时为红军挺进师进入浙闽地区80周年献礼,在各级党政部门大力支持下,青年志愿者联合南山头村两委重修了由县人民政府于1995年设立的红军挺进师在五岱山活动纪念碑。在第一书记王联城的主持下,通过网络众筹、社会募捐、青年捐款等形式筹得启动资金。于2015年12月15日,纪念碑重建工程正式奠基开工。工程前后历时三个月,耗资20余万元,于次年3月18日落成。新碑题字沿用原红军挺进师第2纵队政治委员(一说警卫班长),时任南京军区装甲兵与工程兵政委、浙江省委书记兼省军区司令员张文碧题字。整个纪念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饰钢挂乳白色糙面大理石,总高12米,总重180吨,巍峨壮观,气势磅礴,为目前苍南境内规格最高的革命历史纪念碑。

(三)发起修缮和重建红军纪念馆。红军在五岱山活动纪念馆前身为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驻地旧址前许氏大厝。因许氏大厝危房重建,同时为完善南山头村“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教育功能,2015年底,在原闲置的村小学基础上,松山青年团队与南山头村两委开始移址重设并修缮。通过红色事迹调查和文物收集整理等前期准备,修缮完成的纪念馆于2016年3月对外开放。开放后共开展了30余起红色主题活动。2016年下半年,全县开展危旧房“大拆大整”行动,纪念馆被定为危房。2017年,纪念馆重建工作进入实施阶段。7月份,纪念馆原房屋主体经过安全鉴定,在正式确定为D级危房后拆建。11月,完成红色文化展示馆新主体建筑。2018年8月,纪念馆进入内部装饰施工,预计在2018年底完成布展并实现开馆。

二、立足乡村实际,助推乡村振兴

(一)举办乡村栀子花节。栀子花节是青年志愿者“无中生有”因地制宜创造的一个地方品牌旅游节日。从2015年6月13日举办首届花节以来,青年志愿者用自掏腰包的方式,连续成功举办四届,社会反响强烈。通过四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松山栀子花节连同五凤茶园开茶节,玉苍山杜鹃花节,并为桥墩镇三大旅游节日。三届花节主题都紧扣地方特色,第一届以“千年松山古道六月栀子花开”为主题,借松山古道的影响力,找到旅游切入口;第二届以“梦回松山栀子花开”为主题,借鉴“中国梦”诗意的表现,吸引了近万名游客慕名攀松山,体验花海魅力;第三届以“相约苍南井冈情定栀子花海”为主题,彻底融入了红色元素,主打红色牌;第四届以“红色领航乡村振兴”为主题,响应国家号召向乡村振兴前进。通过四届花节的举办,吸引了数万人游客观光旅游。使得原本默默无闻的偏僻小山村一下子进入公众视野;也使得原来“花开等花谢”的平凡山间花朵,一下子成了交相争宠的“新贵”。当地农户也因此实现创收致富。特别是第三届花节推出栀子花饼,第四届推出栀子花茶,为老区乡村振兴注入一股强劲兴业暖流。

(二)让村民变股民办青年农场。松山青年农场是松山青年为探索“以产业养公益”公益可持续发展新途径,参与社会组织合作精准扶贫,于2016年创办了青年的创业项目。该项目以“青年+村民”,股份合作的形式设立,村民可以“以工入股”,通过劳动力付出,实现“村民变股民”。采取网络认种认养、亲子体验、田园观光、农产品深加工(旅游伴手礼)、网络销售等现代农业新模式经营。第一期投入使用的农场面积500多亩,分生态水稻、有机番薯、玉米、西瓜、无公害马铃薯等10大主要功能区作为试点。通过农场复办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实现“村民变股民”,个人利益搭上了集体效益这条大船。使分散无序的特色农产品农户散卖,变成有组织、有计划、有统一品牌和营销的产业,经济效益更稳定,促进了青年创业。同时,使公益组织有固定经费来源,更加可持续发展。2017年12月“青年农场”赢得全县青年创业大赛三等奖的佳绩。

(三)开展户外拓展红色教育促农民增收。积极参与南山头村“苍南井冈山”红色旅游开发,2018年3月以来,投入资金建成了一批红色相关设施。如红军食堂1座,丛林穿越索道100多米,含行军露营平台、行军土灶、等设施在内的林间休闲区10亩;同时依托当地丰富的红色资源,创新形式,开展了大量富有教育意义且生动亲民的红色教育活动。如登松山古道,重走红军路;为红军纪念碑敬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开设红色课堂,传播红色历史;红色主题“掷手榴弹”等趣味活动;环天湖红色圣火接力赛;引入创新机制,创作传唱红色村歌等。吸引大批游客前来体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2017-2018年开展红色教育活动50多起,接待机关、企事业、学校、社会组织等农事体验、军事体验、红色体验的红色游客5万多人次。

三、发挥青年力量,心系老区群众

(一)坚持敬老获赞好孝心。红色传承离不开一辈辈老区乡亲的薪火相传,为孝敬长辈,教育下一代,2015-2018年,松山青年志愿者自掏腰包在革命老区南山头村举办四届迎新春敬老活动。为当年“儿童团员”在内的近百名老人送上的新春“贺礼”和暖心的团圆饭,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更得到老人们的称赞,连称后辈有“孝心”。贴春联,舂年糕,演布袋戏,义务理发,活动使整个村庄传统年味十足,村民之间感情更加深厚。同时,还感染周边村庄青年人仿效,带来很好的社会效益,促进社会和谐。

(二)积极参与山区精准扶贫。青年组织自2016年开始参与公益组织合作精准扶贫。2016年7月26日,理事长许明坤代表青年团体参加温州市扶贫办召开的互联网+公益组织合作扶贫交流研讨会。在精准识别低收入农户、精准发动社会力量、精准对接帮扶项目、精准反映帮扶成效等方面参与了此项工作。开展了包括桥墩、莒溪、五凤山区贫困户调查,上门慰问等各项活动。重点做好了王世让个案。通过青年现场精准扶贫调查并反馈信息,桥墩镇南山头村“先天聋哑,八岁丧父”王世让一家,受到各界爱心人士的关注,收到民间房屋修缮善款6000元,政府补助2万元,原先四面漏风的房子,成功修缮一新。

(三)广泛开展青年社会服务。随着松山青年活动得到各界认可,社会青年也感召加入,公益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由最初的老区青年单一形式,逐渐形成以老区青年为基础,桥墩青年为主体,全社会青年共同参与的庞大团队。服务事项也由红色文化保护、协助政府新农村建设,延伸至助学、扶贫、济困等公益范围。2017—2018年,青年组织与桥墩镇人民政府签订购买服务协议,承接移风易俗、“两学一做”、“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平安三率”、“禁毒宣传”、“换届选举”、“礼让斑马线”等政府中心工作委托或购买服务,发挥青年志愿者力量。

经过多年的摸索,松山青年不断发展壮大,不计个人得失,全力投入红色文化保护、老区建设和社会公益,并大胆探索“以产业养公益”新模式,带动村民致富,青年创业,公益发展,为山区发展和服务群众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农村青年力量自觉保护和弘扬红色文化,回归农村,服务乡村振兴,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新风貌,为全社会青年尤其是农村青年树立了良好榜样,成为我县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优秀典范。